北京文博会:文化创意产业跨界融合

首页    文博会--活动动态    北京文博会:文化创意产业跨界融合

发展文化创意产业,关键是要牢牢把握创新和融合两个方面。在紧紧抓住技术、产业、创意创新的同时,怎样更好地实现“文化”与其他产业的跨界融合?又如何搭建一个让中华传统优秀文化自觉自信地走向世界的平台?2014年北京第九届文化与创意博览会为我们带来了宝贵启示。

★魅力独具文博会

日前,北京文化创意博览会主场活动在北京圆满落幕。作为文化创意产业的风向标,本届博览会的主题为“推动文化创新,促进产业融合”。据不完全统计,文博会期间,共签署文化创意产业产品交易、产业园区建设、项目投资、银企合作等协议总金额达1054.56亿元人民币。

文博会期间举办了150多场文化创意主题活动,吸引了来自海内外文化创意产业及相关业界的123万人次参会。文博会官方网站的访问量达110万人次,中国国际展览中心接待各界观众22万人次。40多个场次的产品专场推介交易活动,引来海内外1.2万客商到会洽谈交易。

与往届相比,本届博览会节俭务实,专业化、市场化、品牌化、国际化水平全面提升。企业市场化主体地位更加突出,市场导向更加鲜明。活动展现了中国文化创意产业传承创新、跨界融合的新面貌,推进了大批高端产业项目的新合作,搭建了文化服务市场的新平台,传递了引领产业发展的新信息,彰显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走向世界的新活力。

▲跨界融合新常态

从之前的传统行业纷纷涉足到金融资本的大量融入,再到互联网络时代的新科技与文化产业的交织融合,跨界融合越来越呈现出多元化、立体化的格局,中国文化创意产业正逐步向现代化迈进。

文博会上,文化与科技、旅游、金融等产业深度融合而衍生的新产品、新业态、新模式比比皆是。新华社发布的“新主流、新媒体”客户端、国广控股集合旗下媒体子公司推出的“你好,中国”App、“中华军事”E-magazine等移动互联产品,展现了“新媒体、新力量”。知识产权出版社推出的图书自助出版平台,实现了图书从投稿到发布的全部流程自动化、数字化,实现了纸质图书、电子图书同步出版。航天数字传媒的卫星数字书屋,构建了全媒体、全终端、智能化数字传播网。

中国电子学会副秘书长刘明亮表示,“发展文化创意产业,在紧紧抓住技术、产业、创意创新的同时,更要抓住各方面的融合”。目前,中国的文化创意产业在以市场为导向,以科技为手段,将创意设计融入传统文化,打造优秀文化创意品牌的同时,依托互联网时代高度繁荣的新媒体,借助多形式的资金融通渠道,形成了文化与各产业交错融合、互推互助、良性循环的发展产业链。

●国内开花海外香

2014年10月,纽约的费舍尔音乐厅里,奏响了由中美两国交响乐团为纪念“9·11”联合创作的融合唐代诗人李白《战城南》元素的管弦作品《甜美的早晨》。

12月15日,摩纳哥电影节上,昆曲电影《红楼梦》获得最高荣誉“最佳影片”的天使奖。

这种以演出剧目、影视为代表,融入文化内容和创意的出口产品的大幅增加,表明我国文化产品出口以“文化硬件”为主的局面取得了较大的改观,优秀传统文化的软实力正在增强。

我国大的文创企业、文创项目实现“走出去”目标的同时,我国众多小微文创企业、非遗文化又怎样紧追潮流,在国际舞台展示它的风彩与魅力呢?

本次文博会上,众多具有国际市场潜力的小微文化创意企业为了合力打造中国创意海量故事,共同成立了“中国创意千万亿联盟”。联盟将用媒体的力量,帮助联盟企业开拓国际市场,为其提供资金支持和项目合作,寻求更多的国际商务沟通。联盟还将企业的故事拍摄制作成符合国际传播标准的电视片,以视听图文形式向全球传播。

据蓝海电视台CEO诸葛虹云介绍,他们将组织“中国创意产品”进行国际巡展和国际交流,以促进联盟成员的国际市场开发及招商引资,从而真正开创小微企业走向国际的可持续发展模式。

针对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正面临“濒临灭绝、几近失传”的困境,马盛德先生指出,“生产性保护”方式能为非遗文化传承带来群众基础,是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重要方式之一。将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转化为文化创意产品,通过非遗产品生产、加工、销售产生经济利益,为非遗文化的保护传承提供了新动力。在“生产性保护”措施的实施过程中,一批非遗项目正在与市场对接中走出深闺,走向海外。

通过“生产性保护”方式得到传承、发展的扬州漆器玉器、扬州传统修脚术、北京景泰蓝等众多非遗文化项目,正一步步走向海内外市场。会议期间,中国笛声民俗文化公司将此前在全国范围内征集的融入当地非遗文化的文化创意手工制作品进行展示和推广交易。据介绍,公司还将在明年与21个国家孔子学院开展“中国非遗手工作品、数字作品欧洲国家的巡展、巡演、巡讲”活动,让更多充满创意的非遗产品走出国门,让中国的非遗文化走向世界!

2016年3月21日 09:16
浏览量:0
收藏